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快讯
观察:考前焦虑勿轻视 实在累了不妨歇会儿
来源:民族日报·中国临夏网     时间:2023-05-26 11:12:53

中高考对每一个中学生来说,无疑都是一次重要考验。考试前的备考阶段,每个考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紧张、迷茫等一系列“考前焦虑”症状。随着考试日益临近,同学们的备战进入到最紧张的冲刺阶段,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该如何调整?哪些方法能让考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呢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采访了州中医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马建祥,帮助家长和考生应对考前的焦虑、强迫思维等各种心理问题,让孩子们克服焦虑,从容应考。

马建祥说,焦虑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情绪,因为它会引起自律神经紊乱,消耗我们许许多多的能量。自律神经是一组自动调节生物体机能的神经,负责支配血管、心脏、肠胃、膀胱、汗腺、胰腺等,当一个人过度焦虑时会有手心出汗、心跳加速、食欲减退等症状。最关键的是过度紧张会让人注意力难以集中,这样对考前复习是个非常不利因素。


【资料图】

孩子到底在焦虑什么?他们是真的怕试卷和答题卡吗?马建祥说,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面对试卷和答题卡,显然不是这些。当孩子出现焦虑情绪时,我们一定要找到焦虑源。考前焦虑属于一大类心理问题,特别是在中考和高考前,有一部分学生失眠了,家长也跟着失眠了,家长和孩子在家里就出现了负性互动,家长看到孩子学习状态不正常,就开始焦虑,在不经意间便用语言或肢体语言给孩子传达了一个信息:你这样真的让我感到很担心。如此,这个孩子看到家长焦虑、着急,他也开始更加焦虑起来。

那么,孩子出现考试焦虑的原因有哪些?马建祥说,主要有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两大因素。

自身原因

性格特点:较为敏感的孩子容易激动,产生考试焦虑。

生理因素:考前不合理安排作息,因焦虑、紧张引发食欲不振,营养不良等现象,造成大脑迟钝,出现考试焦虑。

自我认知: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,自身认知方面主观夸大考试结果对于自身的影响,也会产生担忧、恐惧、焦虑现象。

考试准备:知识技能储备是否充足也会影响考生的自信心。

创伤体验:个体有过考试失败的创伤性体验。

外部环境因素

家庭: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,看重成绩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,致使其为了达到父母期望而心理紧张。

学校:过度强调分数,升学也对孩子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,长期处于一种不安的心境,遇到问题就会情绪激动,惊慌失措,容易产生考试焦虑。

同伴:由于群体效应,将分数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指标。

如果出现考前焦虑,家长和学生该如何应对呢?马建祥建议,广大考生和家长要保持平和自然的心理状态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科学健康的饮食安排,用平常心坦然面对高考。同时,马建祥还给学生和家长整理了调整情绪的“法宝”。

法宝一:学会发现自己消极的自我意识。找一张白纸,把与考试相关的想法、担忧逐条记下,这可以帮助自己清楚地意识到有哪些消极的想法。这是自信训练的第一步,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。

法宝二:养成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。所谓挑战,是指向消极的自我意识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辩论,可以三问自己:一问有必要吗?二问有危害吗?三问该怎么办?

法宝三:适当地放松。当感到压力过大,内心的焦虑自己无处排解时,运动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和体内多巴胺分泌,这样可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;当注意力过于分散,无法专注时,可以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内部,聚焦于一个重复的事情,这样可以使身体和心灵安静下来;音乐能够引导出重要的脑α波,能够使我们主管语言、分析的左脑得到休息,而对掌管情绪、创造力的右脑有刺激作用。

中高考,不仅考验着考生们学习的成果,更承载着每一位家长在背后的付出。因而,不少家长也容易出现焦虑情绪,甚至经常把高考、分数挂在嘴边,无形中增加了考生的压力。

法宝一:允许孩子出错,给孩子的分数做减法。关于考试,很多家长固有的观念都是做加法,要孩子拼尽全力把题目都做对,一定要得高分。不允许孩子出现错误,孩子在考试时就会觉得头上悬着一把“不能出错”的剑,考试时便会紧绷大脑,于是焦虑考试、害怕成绩不好。因此,我们在给孩子提分数要求时,应该做减法,结合孩子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定,主动把各科的预期分值降低到合理区间。考试时,当孩子想到及格分以上的每一分都是进步,收获的就自然是快乐了。

法宝二:及时了解孩子心理状态,适当给孩子作心理辅导。作为父母,要学会倾听和理解,更多地倾听孩子内心在想什么,再去帮他解决问题。当孩子因考试成绩不好而沮丧时,我们可以先安慰他,然后在孩子情绪平复后再与他一起找到出错的客观原因,共同制定改进的计划。当孩子表达自己的紧张时,要告诉孩子考试紧张是很普遍的现象,爸爸妈妈会和他一起面对这个困境。

法宝三:与孩子商量一个属于他的“正念定锚”,成为回到当下的提示。正念定锚是指当孩子感觉紧张、焦虑时,找到一个焦点来提醒自己专注于当下,并相信自己。比如弹一下手腕的橡皮筋,又或者紧握一下拳头给自己喊一个“Yes”,用这样的身体小刺激或暗号成为回到当下的提醒。

此外,作为家长更应理性看待考试,不要把考试看成孩子的唯一出路,引导孩子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知。同时,要保持家庭氛围的常态化,不要过分关心孩子,尽量少说暗示性话语,例如“你不要紧张”“别害怕啊”“一定要考好啊”等,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。

马建祥提醒,通过上述方法,如果孩子的焦虑未有减轻,甚至加重,请各位家长尽快带孩子前往医院心理卫生科咨询就诊。

编辑:马宇责任编辑:孔令定

标签: